在我们阅读一些古代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秦晋之好”这个词语,这个词泛指两家通婚临沂股票配资,一般被当作褒义词来使用。
但我们知道秦国和晋国是春秋时期两个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发生的战争也不少,那这个词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这个故事还要从晋献公时代讲起,晋国作为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国,其一直遭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而之后东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方豪强,这让晋国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
与此同时由于晋献公宠爱的妃子骊姬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坐上王位,于是她便在晋献公面前进谗言。
展开剩余91%▲晋献公剧照
想要害死太子申生和他的两个兄弟,最终申生被逼自尽,而公子夷吾和重耳被迫逃离晋国,这对晋国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晋献公明白此时凭借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稳住局势,他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外援来帮助自己,而秦国新晋国君秦穆公成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秦穆公画像
相较于晋国这样的老牌强国,秦国在春秋初期一直被中原各国当做蛮夷看待,即使其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了广袤的土地和强大的军队,但依然被中原各国看不起。
秦穆公作为秦国新君,不但有着称霸中原的野心,更有着出众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其在位时期秦国发展日益强盛,但其在文化领域上的落后让秦国的影响力并没有出现显著提升。
▲穆姬剧照
因此秦国也需要一个和中原各国加深联系的契机,晋献公便是看准了秦穆公的这一需求,之后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秦穆公,秦穆公对于这一机会也十分珍惜,这便是秦晋两国的第一次政治联姻了。
在此次联姻之后,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秦国还派人给遭遇灾年的晋国送去了不少粮食。
但这个蜜月期存在的时间却十分短暂,在秦穆公迎娶秦穆姬的当年秋天,他就亲自领兵与晋国发生了一场激战,这让晋献公保护晋国的想法泡了汤。
但即使如此,秦晋两国的初次通婚确实加强了两国的联系,这也为两国后面两次通婚并达成秦晋之好奠定了基础。
在晋献公去世之后,骊姬的儿子奚齐成为了其继任者,但由于晋国贵族对于骊姬之前残害申生等人的做法不满。
因此以里克为首的几人便发动政变杀死了奚齐和之后上位的卓子,晋国国君的位置一直虚悬。
▲晋惠公剧照
之前逃亡的公子夷吾希望能够得到大位,他知道自己必须寻找一个有力的盟友,和他的父亲晋献公一样,夷吾也找到了秦穆公,希望其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夷吾和另外一名出逃的公子重耳相比,其声名和德行均处于下风,为了能说服秦穆公出手相助,夷吾许诺只要自己能够继承晋国国君之位。
▲春秋时期版图
就会把河西地区的五座城池献给秦国,这个条件令只在逐鹿中原的秦穆公很是心动,便派出军队护送夷吾回到了晋国。
晋国大臣看到夷吾的背后有秦国撑腰,便推举其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惠公。在完成继承仪式后。
▲古代城池
夷吾觉得将五座城池拱手送人未免太过吃亏,于是他便派使者去往秦国,告诉他自己承诺割城的时候,城池还是晋献公的土地,自己是无权处置的,因此当时的誓言只好作废。
夷吾的做法令秦穆公怒不可遏,他立即统领秦国兵马与晋军在韩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夷吾自然不是能征善战的秦穆公的对手,其在战场上被秦军所俘虏。
▲古代战争
为了保全性命,晋惠公不但献出了之前答应给秦国的五座城市,还多送出了三座临近的城池,这让秦国的势力范围首次来到了黄河东岸,有了入主中原的可能。
除了割地之外,秦国还要求晋惠公将自己的太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晋惠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
之后公子圉去到了秦国,秦穆公为了稳住公子圉,还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公子圉为妻,他希望借此改善秦晋两国之间紧张的关系,防止日后发生冲突。
虽然公子圉在秦国养尊处优,怀嬴也和他十分恩爱,但远离晋国的他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继承人的资格。
▲春秋时期士兵
公元前641年,秦国派兵消灭了梁国,这让公子圉坐立不安,因为其母亲就是梁国人,梁国的覆灭意味着他失去了母族的支持,一旦他的兄弟与他争位,他势必处于不利的位置。
因此在晋惠公病重的消息传到秦国之后,公子圉便开始谋划逃离秦国的行动,他希望在晋惠公过世之前回到晋地,这样就有机会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他便装扮成贩卖羊皮的商人连夜越过了国境。
▲春秋时期宫殿
在他离开秦国之前,也曾经问过怀嬴要不要和自己一起回到晋国,但怀嬴表示秦穆公将自己嫁给他就是为了监视他不让他离开晋国。
如今自己不愿丈夫失去王位,因此可以装作不知道他离开,但如果自己也跟着走,就是违背王命了,因此她最终选择留在了秦国。
▲春秋五霸
之后公子圉成功在晋惠公去世前回到了晋国并成功即位,是为晋怀公,而秦穆公对他的不告而别怀恨在心,其希望利用怀嬴控制晋国的想法也落了空,这让秦晋两国的关系又变得非常紧张。
在晋怀公登基之后,秦穆公担心其对自己采取不利行动,便希望能够扶植新君取而代之,而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秦穆公派人从楚国接重耳入境,之后以上宾之礼迎接重耳,并希望将宗室五女许配给重耳,这让重耳受宠若惊。
▲怀嬴与重耳
细问之下重耳得知怀嬴竟也在五人之列,按辈分论怀嬴是他的侄媳妇,他觉得这样做有悖人伦,便不愿同意。
此时其下属司空季子劝住了他,告诉他不能因为这些小事耽误了大局,只要其能够答应迎娶秦国宗室女,就能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再加上重耳本身的名气,登上晋国国君之位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于是重耳便迎娶了这五名秦国宗室女,秦穆公对其非常满意,此后派出秦军护送重耳回国,晋国多名重臣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离开晋怀公前往迎接重耳。
晋怀公知道自己不是重耳的对手,便逃出晋国前往高粱避难,但最终其还是被重耳派人杀死,晋国的政治局面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重耳游戏形象
在晋文公重耳刚刚回国的时候,由于其离开晋国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里,秦穆公担心他不能控制局势,还特地留下了几千名秦军以防发生意外,这段时间也是秦晋两国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
但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时代的雄主,他们的目标都是获得霸主地位,因此两人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发生叛乱,周襄王去到郑国避难,秦穆公听说后立即派军队前往郑国,想要护送周天子回国,并帮助其平定叛乱,以获得中原诸国的认可。
▲周襄王画像
晋文公和秦穆公有着一样的想法,由于晋国距离郑国更近,因此他们捷足先登迎回了周襄王,并帮助其平定了叛乱,这让晋文公成为了齐桓公之后又一名“尊王攘夷”的霸主,而秦穆公则失去了入主中原的最佳时机。
这件事令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因此在晋文公去世之后,秦穆公便迫不及待地与晋国及其盟友开战,还吞并了归附晋国的小国滑国,两个大国之间的决战一触即发。
▲春秋时期青铜器
最终两国在公元前627年发生了一场大战,晋军在秦军归国路上发动突然袭击,取得一场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名大将。
这件事让秦晋两国的关系降至冰点,秦晋之好自此告终,两国的对峙对春秋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年秦穆公
在秦穆公在位期间,秦晋两国宗室之间的三次通婚促成了秦晋关系的短暂和解,但从根本上看,婚姻其实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两国关系的和解主要是因为两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因此秦晋之好其实只是表面功夫,其实并没有这个词字面描述的那么美好。
而且这三段婚姻无一例外都是典型的政治联姻,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宗室和国家的发展,因此秦晋之好一词在古代多用来形容两个大族通过通婚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在如今提倡自由恋爱以及大家族被小家庭取代的背景下,再用这个词就多少显得有些不适合了。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左传》,左丘明著,中华书局2016年版;
《史记》临沂股票配资,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67年版。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