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方面,日线的均线方面明显有一个滞涨信号,短期应该是冲高回落走势,所以日内虽然我们看涨,但不要追,可以先行看一个回落再说,届时再多,而支撑方面悬壶认为在2501附近去进场多会比较稳健,给2496加仓,防守2491,看2512-18!想做空的朋友早间只能直接追空,以2518上方为防守即可,看至2501一线。重点还是关注欧盘的强弱,欧盘强,美盘前回撤跟多一次;欧盘弱,美盘反弹前空一次,这是悬壶一直强调的收米时机!
(DIY“李子柒同款”漆器?“95后”广美小哥哥来教你→,时长共1分37秒)
DIY“李子柒同款”漆器,“95后”广美小哥哥来教你
日前,坐拥过千万订阅量的李子柒“重出江湖”。这次与她一同“火出圈”的,还有“迟到了四年”的大漆技艺。长达14分钟的漆器制作视频刚刚发布,瞬间刷爆各大平台热搜。
中华漆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在广东,漆工艺同样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潮汕金漆木雕、十三行外销漆器、阳江漆器、佛山漆器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青年漆艺家陈永基在创作。
如何拥有一件“李子柒同款”的国潮好物?现在,就让“95后”青年漆艺家、广州美术学院漆画艺术实验室教辅陈永基,带我们走进漆艺工作室一探究竟——
漆有“脾气”、也有“血肉筋骨”
漆的“脾气”古怪得很。漆树全身有毒,它的汁液却“天赋异禀”,防腐、防潮、耐水、耐磨……因而备受世人青睐。
常言道:百里千刀一斤漆。漆树种植虽然广泛,每棵产量却只能以“斤”为单位计算。穷其一生,一棵漆树最多也只能收获十来斤生漆。
刚刚采下的生漆,必须立刻进行密封保存,防止与阳光、空气和水分接触,才能保持液态。刚刚倒出来还白如“牛奶”的生漆,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杯咖啡”。
过滤生漆。
然而,与平时需要通风吹干的油漆不同,最奇特的是,在湿度越高的地方,大漆就干得越快。“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而是看湿度计,它直接决定了昨天晚上涂漆的好坏。”陈永基说。
要让生漆与木头“修成正果”,还要经过裱布、刮灰、涂漆、描漆、贴金、撒金等不同步骤。单就涂漆环节,就需要反复髹涂七八次并每次干燥后来回打磨,才能做成一个合格“素胎”。
扫金。
“漆器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也有血、肉、筋、骨。”陈永基介绍,“血”是漆液、“肉”是漆灰、“筋”是麻布、“骨”是木胎,如果缺了任何一个部分,木胎就容易开裂,漆器结构也无法保持稳定。
刷漆。
漆不但自己有“脾气”,也会磨人的“脾气”。漆艺每个步骤还要讲究“火候”:干可打磨、湿可髹涂、半干不干可粘贴。每个环节都是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只有熟练的漆艺师,方能找准合适的时机因材施艺。
就拿贴金的环节来说,如果漆的“火候”不到就着急贴金,薄如蝉翼的金箔就会皱巴巴缩成一团,完全失去金箔的光泽。“因此,漆艺人有句老话:慢就是快。慢才能保证不出错,不出错才能避免花费更多的时间返工。”
“人在选漆、漆也在选人”
不过,大漆最让人望而生畏之处,还有它会“咬人”的“坏脾气”:大漆虽然环保,漆酚却会导致人体过敏,出现接触性皮炎。为拍摄漆器制作视频,李子柒团队遭遇严重过敏,脸蛋“肿成电视机”的情形,更让不少网民记忆犹新。
“人在选漆,漆也在选人。”小陈告诉小南,学艺以来,身边不少同学也曾饱遭过敏之苦,有人不得不住进医院,甚至被迫改变专业。“就算你再怎样坚持,如果漆没有选上你,你就无法从事这门手艺。”他感叹道。
青年漆艺家陈永基在创作。
幸运的是,陈永基顺利通过了这场“体检”,只在手上偶尔长些红疹。“天选漆艺人”的“圣体”如何炼成?“可能我爷爷的爷爷,不知何时也曾接触过大漆吧。”祖籍潮汕的小陈打趣着说。
或许冥冥之中与大漆早已结缘,报考广美漆艺专业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考填志愿时,才瞥了一眼招生简章,陈永基便在漆艺专业划了个叉,“直到我在网上一搜,才知道漆在中国有如此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传承”。
小陈对漆艺的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将漆艺专业填入了第一志愿:“回想起来,我很感谢当年自己这么‘勇’,学习漆艺让我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广州美院漆艺工作室的创意作品。
如今,从家乡的潮汕金漆木雕、到十三行外销的“广器”,陈永基对广东深厚的漆艺传统早已如数家珍。以新时代的精神注入漆器,让漆器重新走进人们日常,正在成为新一代“天选漆艺人”的重任。
十三行外销漆器。
获得“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陈永基的作品也渐渐走上全国舞台。他与女朋友陈瑶合作高2.2米、长7.8米的毕业设计作品《星燃》,不久前亮相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陈瑶、陈永基《星燃》。
“这件作品体量巨大,完成度非常高,对工艺材料的掌握程度,也达到了同龄人在全球最好的水平。”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评价道。
李子柒掀起的热潮,再次燃起了小陈对漆艺的信心,走向产业化、大众化的漆艺之路,同样值得每位漆艺人不懈探索:“保护非遗是底线,但只有敢于革新,才能让漆艺走得更高、更远。”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设计:廖春燕
策划:张哲 陈明诗 李培